365天無假日人流醫院
0574-87497899

【影像學表現】
子宮呈前屈前傾位,子宮腔-子宮頸管及陰道上段可見巨大團塊狀異常信號,大小約3.9cm*2.9cm*7.0cm,邊界尚清。T1WI呈等信號,T2WI信號不均勻、呈等/稍高信號,病變可見以寬蒂與子宮底相連,病變向外脫出于陰道上段,增強病變未見明顯強化。 【最終診斷】 子宮內膜息肉伴大部分出血壞變 【鑒別診斷】 子宮內膜癌:部分不典型增生EMP,MR表現與子宮內膜癌及其類似,這是因為EMP不典型增生與子宮內膜癌有明顯相關性,是癌前病變。子宮內膜癌MR多表現為子宮內膜厚度增加,容易累及結合帶、肌層,增強不均勻強化,可向宮旁侵犯,盆腔可有淋巴結增大。 黏膜下肌瘤:宮腔內明顯擴大,子宮內膜層結構清晰,病變信號呈低信號,境界清。增強實性部分明顯強化,內壞死未見明顯強化。 【討論】 子宮內膜息肉(EMP)多由子宮內膜增生過盛造成,任何年齡均可發生,常見的類型是由內膜腺體及間質組成的腫物,突出于子宮腔內、光滑、肉樣硬度,蒂長短不一,長者可突出于子宮頸口外,有的蒂較短。息肉形成的原因可能與炎癥、內分泌紊亂,特別是雌激素水平過高有關。多數學者認為,息肉來自未成熟的子宮內膜,尤其是基底部內膜。 EMP表現為突出子宮內膜表面的有蒂、柔軟的贅生物。單發或多發,大小不一,或增生過長的內膜,與宮腔實質分界不清,大者充滿宮腔,可從宮壁的任何部位向宮腔突出,多位于宮底部。 EMP常為良性病變,有潛在惡變的傾向。目前臨床針對EMP的常見檢查方法較多,包括診斷性刮宮、經陰道超聲、宮腔鏡(HS)等。MR對該病的診斷研究國內報道尚少。 MR表現:平掃,子宮結合帶層、肌層及漿膜層均分界清楚,子宮內膜層結構模糊不清,宮腔可擴大,腔內充填類囊泡狀或囊實性病變,表現為T1WI低信號,T2WI高低混雜信號影,部分可見低信號分隔。增強,部分病灶實性部分及其內分隔強化明顯,靜脈期及延遲期強化程度持續性加強,而囊性部分無明顯強化。無明顯實性病灶或大部分壞死病變,動脈期大部分無強化,而靜脈期及延遲期在其內部出現少許絮狀輕度強化影。盆腔無明顯增大淋巴結。而本例病變無明顯強化。

